吴建平:ipv6是未来互联网的主要创新平台

来源: 时间:2020-08-31

   “ipv6解决了ipv4互联网的扩展性瓶颈,给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解决重大技术挑战提供了一个新的创新平台。ipv6下一代互联网也将是未来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互联网的主要创新平台。”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cernet网络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在8月28日举行的“2020中国ipv6发展论坛”上如是表示。

   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cernet网络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吴建平

   该论坛由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ernet网络中心、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吴建平院士在论坛上做了《ipv6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互联网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cpu)、软件操作系统(os)和互联网体系结构已成为数字世界三大基础性关键核心技术。

   吴建平院士表示,二十世纪后期,人类有两项最伟大的战略工程,一个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引发了人们对太空的探索。另一个就是互联网计划,互联网的诞生发展逐渐营造出一个虚拟空间。这两个计划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和未来的社会。

   他表示,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互联网体系结构,旨在研究互联网各部分功能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互联网体系结构已被历史证明具有强大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不是为任何特殊应用而设计的网络,只传递数据包;可以运行在任何通信技术之上;允许在网络边缘创新--不为增加任何新的应用和服务而改变网络;足够可扩展;为新协议、新技术和新应用开放。他表示,网络承上启下,保证全网通达,是体系结构的核心。

   据介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比如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2013年建议报告及欧盟ict in horizon 2020报告都提到了对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投入。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长期支持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其在1986年资助了采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nsfnet。互联网成功后,nsf仍每五年资助新项目。包括2000年资助newarch项目,2005年资助find和geni项目,2010年资助ndn、mobility first、nebula及xia这4个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项目,2015年资助fia和satc项目。进入2020年,nsf正研究互联网体系结构下一步资助。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从未停止,竞争越来越激烈。

   他表示,未来互联网面临着可扩展性、安全性、实时性、移动性和高性能等重大技术挑战。ipv6解决了ipv4互联网的扩展性瓶颈,给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解决这些重大技术挑战提供了一个新的创新平台。

   他回溯了ipv6提出和设计的过程:1990年,ietf开始ipv6的动作,收到21个建议;1992年,7个建议被讨论,成立了ipng工作组;1993年,3个比较好的建议发表在ieee network上,进一步讨论,修改、结合后,形成ipv6;1996年,ietf正式批准第一个ipv6标准rfc1883。

   2016年11月,ietf最高领导层iab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发表关于ipv6发展的重要声明。声明表示,希望ietf能够在新rfc标准中,停止要求新设备和新的扩展协议兼容ipv4,未来的新协议全部在ipv6基础上进行优化。

   我国从1998年开始ipv6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虽中间有过停滞,但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ipv6近来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2017年两办发布了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2020年是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的收官之年,将会迎来新的突破。

   我国推动ipv6大规模的部署,对拓展网络空间和解决网络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给体系结构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ipv6下一代互联网将是未来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互联网的主要创新平台。”吴建平院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