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30年 他们为什么被致敬?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时间:2024-05-02

  为纪念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近日相关机构先后组织了各具特色的纪念活动。4月19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发起一场高端对话,邀请“世界互联网名人堂”的胡启恒、钱华林、吴建平、李星等4位中国入选者共同参加;4月20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隆重举办纪念活动,特别向胡启恒、邬贺铨、吴建平、钱华林、高新民、李星这六位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致敬。

20240422-4个人

  4月19日,“潮涌网络·向新出发”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高端对话活动现场,国际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名人堂”全部四位中国入选者首次聚首(左起:钱华林、胡启恒、吴建平、李星)

6个人-1200

  4月20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纪念活动,致敬六位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左二起:高新民、吴建平、胡启恒、邬贺铨、钱华林、李星)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活动中的吴建平院士和李星教授都来自清华大学,都与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设有关。

  为什么向他们致敬?

吴建平:

互联网开拓者 建设者 创新者

吴建平

  他是我国互联网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曾担任“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专家组成员,是迄今唯一一位获得“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中国科学家;他先后领导建设了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全球最大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以及全球最大的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他为我国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争取下一代互联网话语权、主动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入选国际互联网名人堂。

  ——互联网协会颁奖词

  “乔纳森·波斯塔尔奖”是世界互联网界最高荣誉,2010年国际互联网协会主席将该奖项颁给了吴建平院士。2017年,吴建平院士又入选“世界互联网名人堂”,成为我国第三位入选专家。

  荣誉源于贡献。致敬词大致还原了吴建平在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建设历史上的突出贡献。70年代末吴建平就开始从事互联网研究。作为建设者和开拓者,吴建平院士带领团队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近年又开始建设我国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cernet3)。

  吴建平院士30年互联网研究史、建设史,也是我国互联网30年建设与发展的缩影,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起步阶段。1994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启动,1995年验收,这是我国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核心技术的阶段。

  cernet的建设,点燃了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火种,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众多的第一:第一个电子杂志《神州学人》,大陆第一个大型bbs站点水木清华,中国第一代互联网浏览器、搜索引擎和防火墙……可以说,cernet培育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研究者与创业者,孕育了第一批互联网应用。

  第二,追赶创新阶段。2004年建成cernet2主干网,是全球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我国进入开展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创新阶段。

  在国际上都没有成功模式与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吴建平院士带领团队建成了全球首个纯ipv6互联网,先后在两代互联网过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团队先后获得了20余项互联网标准rfc,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sava,支持互联网真实源地址的精确定位和地址溯源,突破了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安全可信关键核心技术。

  第三,突破引领阶段。在cernet和cernet2之后,吴建平院士又主持了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项目,致力于对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探索和实践,为研究和设计各种创新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开放性试验环境。

  2023年11月,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在我国面世,这条通路既是fiti项目的一个重大技术试验成果,又是fiti高性能主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主干线路实现了全通路软、硬件的全部国产和自主可控,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不仅是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的一项里程碑,也是中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自主创新建设网络强国的一次成功实践。

  在 “中国互联网30周年发展座谈会”上,吴建平院士表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相伴相随。这30年,中国互联网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但远远还没实现从弱到强,我国在互联网体系结构和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发言权、话语权仍然不多,尤其体现在国际互联网标准的制定上。因此,在互联网领域,我们面临着一场艰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对于互联网科技人员,我们必须要打赢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坚战!

李星:

互联网应用的先行者 互联网技术的探索者

李星

  他是我国互联网研究与建设的开拓者之一。作为核心技术专家,他参与设计和建设了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ipv6试验床cernet-6bone。他领导发明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突破了ipv4向ipv6平滑过渡的技术瓶颈,对全球互联网过渡到ipv6单栈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在2021年入选国际互联网名人堂。

  ——互联网协会颁奖词

  2021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星教授,入选国际“互联网名人堂”,成为我国第四位入选专家。

  李星本来研究的不是网络,触网,完全是因为需要。90年代初留学回国后,没有互联网可用成为李星最痛苦的事情,于是他积极“鼓吹”建设中国的互联网,1994年他参与到cernet项目的建设中。

  作为cernet的技术负责人,他和吴建平院士,以及cernet专家委员会的全体专家一起确定了cernet建设关键的技术方向。使得cernet在面对几次重要技术路线决策时都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没有走任何技术上的弯路。在当时,对于选择当时低调的tcp/ip技术还是热门的atm技术时,他和吴建平院士等专家坚持采用在数据专线ddn之上直接运行tcp/ip协议,这为cernet的成功建成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少数国家刚开始研究ipv6的建设时,他就带领团队开始研究ipv6,1998年,他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ipv6试验床cernet-6bone,这是中国第一个利用隧道技术接入国际ipv6的试验网。在这个基础上,还组织团队写了国内最早的ipv6专著《ipv6原理与实践》。

  由于ipv4与ipv6协议不兼容,两代互联网如何平滑过渡成为世界性难题,这也是ipv6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后很长时间难以大规模普及的原因之一。看准了这个问题,李星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解决两代互联网的互联互通问题。

  经过持续跟踪和研究,李星教授领导团队发明了无状态翻译技术ivi,该技术基于算法解决了“用有限的ipv4地址表示ipv6地址”的技术挑战,创造性地破解了向ipv6平滑过渡的技术难题。

  目前,ivi无状态翻译技术已成为国际上ipv4和ipv6互联互通最重要的互联网标准,对于引领全球过渡到下一代互联网ipv6单栈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互联网研究界对全球互联网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当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部署和应用,据悉,现在全球几乎每部智能移动终端都在运行这一技术的相关标准,该系列标准因此成为全球实际使用量最大的ipv6单栈网络技术标准。

  在 “中国互联网30周年发展座谈会”上,李星教授表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真正实现了需求为王,用户为王。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动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中国拥有巨大的用户市场,任何一个j9九游会官网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可以行得通的话,就在全球行得通,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表示,希望未来中国互联网能为世界互联网做出更多贡献,拥有更多话语权,同时希望更多年轻人参与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中。他表示,当前全球正在面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挑战,要实现技术的创新一定要留出空间,允许犯错,所以高校应给年轻人留出试错的空间,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发展。